4月18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季度经济数据。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迎来“开门红”,多项指标高于预期。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回升尤为突出。国内需求逐步扩大,市场销售由降转增,投资平稳增长。


(资料图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今年一季度以来,受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消费场景修复、积压需求释放和地方政府“拼经济”等因素带动,当季GDP同比增长4.5%,扭转了去年四季度的下行态势,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总体来看,3月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大幅缓解,但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内生动力稍显不足,疫后复苏正进入第二阶段。

↑资料配图 据ICphoto

一季度GDP4.5%的增长意味什么?专家:未达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但二季度同比增长将冲高

商务部研究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总体上符合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虽然达不到5.5%的年平均预测增速和5%的年经济增长目标,但是符合现在刚从疫情中恢复不久的实际。因为1月份的绝大多数时间还处于疫情的困扰之下,并不是整个一季度都在复苏。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取得GDP4.5%的增长,白明觉得,确实是来之不易。“当然,我们也看到这个增长也有去年基数比较低的影响,去年3月暴发的上海疫情拉低了基数。”

对于接下来的展望,白明认为一季度不会是全年最高点。特别是去年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所以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可能交出一个更加亮眼的数字。

温彬也预测,考虑到内生动能仍然偏弱,以及5%的增长目标下中央不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预计二季度经济将会环比放缓。但由于去年二季度GDP仅同比增长0.3%,偏低的基数将会推高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达到9.0%左右。

不过,白明也表示,过去的挑战困难,也不能说彻底过去了,比如说疫情会不会卷土重来。要考虑的挑战和风险包括,东南亚国家的挑战,一些国家搞“去中国化”,更重要的是内部的信贷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第一季度数据的全面向好当中,也要看到,经济回升的“主动脉”还需要显著的加强力量。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要克服“三重压力”,要把经济下行态势扭转为全面回升向上的增长态势,仍然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一定不能有丝毫懈怠。”

消费和服务业强力拉升有多重要?专家:最终要靠实体经济和就业

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5.8%,去年四季度是下降2.7%。一季度,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上年四季度是下降1.7%。

付凌晖介绍,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6.6%,贡献率相比去年全年大幅提升,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因素,尤其是服务性消费回升明显。与之相应的是,服务业明显回升,是三大产业中增长率最大的。但付凌晖同时表示,国内需求不足制约明显,居民消费意愿有待进一步提升。

温彬指出,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10.6%,大幅好于1-2月的3.5%,也好于市场预期。但环比来看,3月社零增速为0.15%,较1月的0.31%和2月的0.67%均有回落,显示出消费动能仍有待稳固。

白明表示,消费和服务业逐步回升,接触式消费、接触式服务的恢复功不可没。3月各地组织了很多消费季、消费月,促消费政策也发挥了作用。

↑呼和浩特,市民选购珠宝 据视觉中国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3.6%,上年四季度是下降5.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上年四季度是下降3.9%。

在张立群看来,消费和服务业的相似之处还在于,一季度的醒目恢复实际上是疫情影响消除之后,恢复常态过程中的一个补偿性的增长,比如线下消费放开手脚,这样的增长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当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之后就会稳定下来。

付凌晖在发布会上也提到,目前服务业的回升仍然是初步的、恢复性的,基础还不牢固,下阶段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消费环境,增加优质供给。

所以,张立群认为,未来支持经济持续回升最重要的力量,第一个是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而从18日发布的数据来看,加快实体经济恢复的步伐,还需要下一番功夫。

此外,下一步扩大消费,还要在就业和居民收入这两个方面下功夫。要通过1.6亿多个市场主体生产活动的全面恢复,来支持就业形势的全面好转,支持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持续巩固消费需求回暖的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5.3%,16-24岁人口失业率上升至19.6%,为历史次高水平。此外,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1%,高于去年末的5.0%,但人口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同比增长4.6%,低于去年末的4.7%。

如何用好投资?专家:通过投资带动实体经济全面活跃

张立群认为,要把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投资。“通过投资带动制造业、带动实体经济企业全面活跃,这条线索我们现在要让它尽快有力地跳动起来。”

首先,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从一季度数据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8%,比去年全年的9.4%有所下降,所以还是要把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战略任务在今年进一步抓实抓好。

另外,要把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的积极变化巩固住,把房地产投资筑底企稳的趋势不断加强,使房地产投资拖累投资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从而实现稳投资。

“现在还是要多措并举,大力提振投资。”张立群表示,它的关键性作用在于,它可以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订单,带动生产全面活跃,对就业、对居民收入增长是非常重要的,对扩大消费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季度出口从负转正:压力转换,“新三样”贡献大

出口方面,3月份出口强劲,数据高于预期,但从整个一季度来看,一、二、三月份货物出口数据波动比较大,增长率分别为-10.5%、-1.3%和23.4%。

张立群认为,总体来看出口形势现在还是不够稳定。“从全年来看,我们稳出口任务仍然艰巨繁重,要看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在进一步增加,要看到世界经济衰退的迹象更加明显。当然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更充分地把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当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出来。”

白明指出,一季度出口从负到正的变化背后,是两种不同的压力转换。年初因为疫情原因,更多地是国内供给有压力,订单很难完成。疫情过后,更多的压力是外部订单需求减少。究其原因,去年四季度起,美联储加息见效,很多老百姓手里没有那么多钱了,商家手里的库存也有待消化,加上国际产业链受到冲击等原因,去年四季度起出口需求就在减弱,今年一季度更弱。

在白明看来,一季度出口数据相对不错。一季度出口增长8.4%,按美元算是增长0.5%,看起来好像只比“没增长”多一点,但是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下降特别明显,越南、韩国、中国台湾下降都达到两位数,这说明我们还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新三样”,也就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为出口贡献了约2个百分点的增幅,如果没有“新三样”,出口可能要下降。所以白明希望,这“新三样”可以进一步稳住,在稳中发展,而不要忽冷忽热。

↑江苏太仓,等待装船的汽车 据ICphoto

中国经济有通缩风险?专家:通缩并不成立,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

据介绍,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和1-2月份持平。3月份,CPI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

3月CPI同比涨幅较低,而PPI连续六个月同比负增长,3月降幅有所扩大,最近中国经济是否会走入通货收缩引起了讨论。

付凌晖在发布会上回应称,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白明指出,很多人以为价格下降或者价格低迷就叫通缩,但实际上,国际上通货紧缩的定义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往往还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和经济衰退。我们的经济比上年是上涨的,通缩并不成立。

“这个时候再提出通货紧缩,我觉得有点不太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基本态势了。”张立群也表示,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所以不是说通货紧缩刚刚显露,而是我国早就关注到需求收缩这个问题,也早就确立扩大内需战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落实的成效这两年在不断显现。

张立群分析,特别是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消费和去年比明显回暖,投资和去年全年的水平持平,总体来看投资回暖的因素在增强,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负增长降幅明显收窄,销售额由负转正。总体来看,需求收缩问题正在被加快克服。此时提通货紧缩概念,与经济运行实际不符。

付凌晖还提醒,展望二季度,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高,再加上国内受疫情影响供给偏紧,导致去年二季度CPI涨幅都比较高,这样影响今年二季度CPI涨幅可能保持低位,但这不说明通货紧缩。随着下半年影响因素逐步消除,价格会回到一个合理水平。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吴阳 实习生 李晨笑 北京报道

责编 邓旆光 编辑 何先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关键词: